一、把“電動車”當“智能手機”看,一切就通了
十年前,我們換手機是因為屏幕變大;今天,消費者換車是因為屏幕變聰明。
當城市NOA把“高速敢閉眼”卷成入門配置、當車機語音助手比副駕更懂你想吃什么、當充電時間被壓縮到“一杯咖啡”,電動車正式從“機械產品”切換為“消費電子”。
中研普華在一線調研中最直觀的感受是:年輕購車人群里,“智能化體驗”第一次排到了品牌之前。這意味著,利潤池、供應鏈、話語權,全部重寫。
1. 購置稅減免雖逐年退坡,卻留下兩道“硬杠桿”:
- 純電續(xù)航不得低于新閾值,且百公里電耗須再降;
- 關鍵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碳足跡必須提交第三方報告,否則拿不到減免憑證。
中研普華政策雷達判斷:2027年后,碳足跡“綠線”將取代補貼“金線”,成為地方準入與出口通行證,晚入局者只能打內銷價格戰(zhàn)。
2. 以舊換新中央資金“直補到車”
- 舊車報廢+新能源車購買,補貼直接打入個人賬戶,電商平臺可一鍵申領;
- 地方政府疊加額度,重點鼓勵農村戶口換車,縣域市場“最后一公里”被徹底打通。
3. 車網互動(V2G)從“示范”到“計價”
- 國家發(fā)改委已批復首批試點城市,允許私家車主把車載電量“返售”電網,收益按當地燃煤基準電價上浮;
- 中研普華提醒:V2G不是“副業(yè)”,而是“副業(yè)收入能抵月供”,2028年前完成雙向充電硬件普及的車型,將在二手車殘值評估里享受額外溢價。
三、需求端:三股“新風”同時灌進一條賽道
1. 縣域“老頭樂”升級
- 低速電動車新國標2025年落地,老年代步車須上牌、考駕照,一次性釋放千萬級“合規(guī)替代”需求;
- 車企推出“續(xù)航夠用、充電方便、價格親切”的A00級純電,把原來買摩托的錢直接升級成四個輪子。
2. 純電MPV“家用化”
- 二胎、三胎疊加露營熱,6/7座純電MPV成為“奶爸車”新寵;
- 車企把“冰箱彩電大沙發(fā)”塞進車廂,配上外放電,周末就能變身移動民宿。
3. 商用車“油換電”被寫入政績考核
- 城管、郵政、環(huán)衛(wèi)、物流配送,新增車輛電動化比例列入地方政府KPI;
- 路權優(yōu)先+低入口設計,讓純電輕卡成為城配司機“賺錢工具”,深圳、成都已經出現“不挑活、不挑路”的電動貨運走廊。
中研普華把2025-2030的電動車供應鏈切成“六段式”:
1. 資源段——“綠礦”才是硬通貨
- 鋰、鎳、鈷、石墨,誰能拿到“零碳礦山”認證,誰就握有溢價權;
- 國內云母提鋰、鹽湖提鋰同步擴產,但碳足跡比南美鹽湖高,急需綠電直供+工藝革新。
2. 材料段——“性能過?!焙蟮奈?chuàng)新
- 磷酸鐵鋰回潮,但車企想要“鐵鋰的價格、三元的感覺”,催生磷酸錳鐵鋰、三元低鈷高電壓兩條中間路線;
- 導電劑、粘結劑、隔膜涂覆,開始卷“納米級均勻性”,毫厘之差決定電池包能量密度能否再上一個臺階。
3. 電池段——“物理極限”遇上“化學奇跡”
- 麒麟、刀片、4680、鳳凰電池,結構創(chuàng)新走到“車規(guī)級物理極限”;
- 固態(tài)電池2027年小批量上車,誰先解決界面阻抗+成本,誰就拿到下一個五年船票。
4. 系統(tǒng)段——“熱管理”成為第二引擎
- 800V高壓+超快充,讓電池冷卻從“風冷水冷”升級到“相變材料+浸沒式油冷”;
- 熱管理做得好,同樣電池包冬季續(xù)航可再多跑幾十公里,整車廠愿為“一度電”多付幾百元。
5. 整車段——“模塊化+滑板底盤”重塑開發(fā)節(jié)奏
- 電池、電機、懸掛做成“整體下車體”,車身與座艙可快速切換Sedan、SUV、MPV;
- 研發(fā)周期從“三年”壓縮到“十八個月”,小批量車型也能享受平臺規(guī)模效應。
6. 回收段——“電池銀行”閉環(huán)
- 電池退役后先做梯次儲能,再破碎提煉金屬,車企自建“電池銀行”賺取全生命周期收益;
- 中研普華判斷:2028年“殘值電池”交易價格將高于新電池,回收環(huán)節(jié)從“成本”變“利潤中心”。

五、技術趨勢:十大變量決定未來五年座次
1. 固態(tài)電池——“上車”臨界點
- 界面阻抗、工藝成本、車規(guī)可靠性三大痛點同步突破,2027年率先在高端車型小批量落地,2029年進入主流價位。
2. 800V高壓+超快充——“像加油一樣充電”
- 480kW超充樁已在廣深、長三角示范,冬季預熱+分鐘級補能成為北方市場“破冰利器”。
3. 車網互動(V2G)——“電動車變成儲能股”
- 返售電價+碳交易收益,可覆蓋用戶月度充電成本,2026年雙向充電車型將成“理財新寵”。
4. 磷酸錳鐵鋰——“鐵鋰的升級版”
- 電壓平臺提升,能量密度逼近三元,成本卻低得多,2025年起在中端車型快速放量。
5. 一體壓鑄+CTC——“少就是多”
- 前艙+后地板一次壓鑄,零部件數量減少,車身減重,制造時間縮短,特斯拉、極氪、小鵬、蔚來全線跟進。
6. 智能熱管理——“冬季續(xù)航拯救者”
- 余熱回收+熱泵+相變材料,冬季續(xù)航衰減可控制在較小比例,北方市場電動化率將再上一個臺階。
7. 車規(guī)級AI計算芯片——“算力過?!焙蟮摹俺杀緫?zhàn)”
- 7nm及以下制程上車,TOPS算力快速提高,但車企更關注“每元TOPS”,國產芯片憑成本優(yōu)勢搶位。
8. 車路云一體化——“智慧的路”開始收費
- 路側感知+邊緣計算,把部分算力外包給道路,整車成本下降,但道路運營方將按里程收“算力服務費”。
9. 電池護照——“身份證”里藏著錢
- 全生命周期數據上鏈,梯次利用、碳足跡、殘值評估一鍵可查,2028年無護照的電池將無法在歐洲銷售。
10. 研發(fā)即服務(RaaS)——“把研發(fā)當產品賣”
- 整車廠把仿真模型、標定數據、熱管理算法做成SDK,按年訂閱賣給同行,研發(fā)從“費用”變“營收”。
1. 一級市場:
- 人民幣基金與產業(yè)資本接盤,更看重“技術可授權”“收入可資本化”;
- 有固態(tài)電池、V2G芯片、智能熱管理算法的項目,同等營收下估值可享顯著溢價。
2. 二級市場:
- 能單列“研發(fā)授權收入”的車企,正被投行用軟件公司PE重估,股價彈性陡增;
- 仍靠“賣車一條腿”的公司,則面臨估值折價。
3. 并購市場:
- 2026年起,L3準入+電池護照雙重節(jié)點逼近,手握認證、模型、綠鋼方案的企業(yè),將成為大集團“拼圖”,并購溢價有望超過獨立IPO收益。
七、寫在最后:從“政策紅利”到“研發(fā)紅利”的換擋賽
中研普華依托專業(yè)數據研究體系,對行業(yè)海量信息進行系統(tǒng)性收集、整理、深度挖掘和精準解析,致力于為各類客戶提供定制化數據解決方案及戰(zhàn)略決策支持服務。通過科學的分析模型與行業(yè)洞察體系,我們助力合作方有效控制投資風險,優(yōu)化運營成本結構,發(fā)掘潛在商機,持續(xù)提升企業(yè)市場競爭力。
若希望獲取更多行業(yè)前沿洞察與專業(yè)研究成果,可參閱中研普華產業(yè)研究院最新發(fā)布的《2025-2030年新能源電動車產業(yè)深度調研及未來發(fā)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該報告基于全球視野與本土實踐,為企業(yè)戰(zhàn)略布局提供權威參考依據。
























研究院服務號
中研網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