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一、人臉識別的概念及行業(yè)概況分析
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一般來說,人臉識別系統包括圖像攝取、人臉定位、圖像預處理、以及人臉識別(身份確認或者身份查找)。系統輸入一般是一張或者一系列含有未確定身份的人臉圖像,以及人臉數據庫中的若干已知身份的人臉圖象或者相應的編碼,而其輸出則是一系列相似度得分,表明待識別的人臉的身份。
人民時評文章指出,人臉識別具有獨特的技術優(yōu)勢,是促進數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治理的有效技術手段。然而,人臉屬于生物識別類敏感個人信息,對此類信息的采集應出于維護公共安全的需要,并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決定權、選擇權、刪除權。在發(fā)展人臉識別技術的進程中,統籌發(fā)展和安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增強監(jiān)管政策針對性、系統性,增強處理個人信息的敏感度,就能在有效保護個人信息的前提下,更好地促進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使廣大群眾從技術進步中受益。
3D人臉識別,是指采用3D攝像頭為用戶建立毫米級3D人臉模型,并通過活體檢測和人臉識別算法,檢測并跟蹤人面部的特征,與門鎖內存儲的三維人臉信息進行對比,完成人臉驗證即完成開鎖,實現高精準身份認證和無感開鎖。相比2D人臉門鎖,3D人臉門鎖不易受姿態(tài)、表情等因素影響,不受光線環(huán)境影響,同時能防止照片、視頻、頭套等攻擊,識別表現更穩(wěn)定,可實現高精度的3D安全人臉識別,3D人臉識別門鎖是目前智能門鎖安全等級最高的門鎖。
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fā)展得到提高,而真正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則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技術實現為主;人臉識別系統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擁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識別結果具有實用化的識別率和識別速度;“人臉識別系統”集成了人工智能、機器識別、機器學習、模型理論、專家系統、視頻圖像處理等多種專業(yè)技術,同時需結合中間值處理的理論與實現,是生物特征識別的最新應用,其核心技術的實現,展現了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的轉化。
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基于可見光圖像的人臉識別,這也是人們熟悉的識別方式,已有30多年的研發(fā)歷史。但這種方式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尤其在環(huán)境光照發(fā)生變化時,識別效果會急劇下降,無法滿足實際系統的需要。解決光照問題的方案有三維圖像人臉識別,和熱成像人臉識別。但這兩種技術還遠不成熟,識別效果不盡人意。
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解決方案是基于主動近紅外圖像的多光源人臉識別技術。它可以克服光線變化的影響,已經取得了卓越的識別性能,在精度、穩(wěn)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體系統性能超過三維圖像人臉識別。這項技術在近兩三年發(fā)展迅速,使人臉識別技術逐漸走向實用化。
人臉識別主要用于身份識別。由于視頻監(jiān)控正在快速普及,眾多的視頻監(jiān)控應用迫切需要一種遠距離、用戶非配合狀態(tài)下的快速身份識別技術,以求遠距離快速確認人員身份,實現智能預警。人臉識別技術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采用快速人臉檢測技術可以從監(jiān)控視頻圖象中實時查找人臉,并與人臉數據庫進行實時比對,從而實現快速身份識別。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生物識別快速發(fā)展,其中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規(guī)模為56億元,同比增長24.4%。越來越多相關企業(yè)加入,其中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相關企業(yè)注冊量為1111家,同比下降36.4%。近五年人臉識別相關專利申請量首年下降,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相關專利申請數量為7044項,同比下降37%。其中2021年中國人臉活體檢測專利申請量為74項,同比下降15.9%;3D人臉識別專利申請量為28項,同比下降37.8%。其中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yè)應用場景專利中,智能安防應用專利占比54%;智慧金融專利占比16%。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申請專利申請量企業(yè)中,歐珀人臉識別申請專利量為340項;百度網訊人臉識別申請專利量為203項。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2023-2028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yè)發(fā)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生物識別技術已廣泛用于政府、軍隊、銀行、社會福利保障、電子商務、安全防務等領域。例如,一位儲戶走進了銀行,他既沒帶銀行卡,也沒有回憶密碼就徑直提款,當他在提款機上提款時,一臺攝像機對該用戶的眼睛掃描,然后迅速而準確地完成了用戶身份鑒定,辦理完業(yè)務。人臉識別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金融、司法、軍隊、公安、邊檢、政府、航天、電力、工廠、教育、醫(yī)療及眾多企事業(yè)單位等領域。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社會認同度的提高,人臉識別技術將應用在更多的領域。
人臉識別技術廣泛地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如相機拍攝,圖片對比等,尤其近兩年來,相親節(jié)目如火如荼,其中浙江電視臺的愛情連連看中的最佳夫妻像環(huán)節(jié)就利用了人臉對比技術來測試男女主人公面相的相似程度。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一些人臉識別技術的開發(fā)者將該項技術應用到娛樂領域中,如應用開心明星臉等,根據人臉的輪廓,膚色,紋理,質地,色彩,光照等特征來計算照片中主人公與明星的相似度。
從行業(yè)應用結構情況來看,安防及金融是人臉識別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占比合計超90%。其中安防領域占比約為72%,金融領域占比約為20%。生物識別技術日趨成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規(guī)模持續(xù)擴張。在市場需求和技術發(fā)展的雙重推動下,生物識別技術在全球范圍取得了快速的發(fā)展。據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生物識別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達286億美元,同比增長19.2%。
2021年8月,隨著人臉識別技術廣泛用于現實生活,民眾對其被濫用的擔心也不斷增加,強化人臉信息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最高法出臺《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把未經自然人或其監(jiān)護人單獨同意的人臉信息采集行為明確界定為“侵權”,這不僅回應了民眾呼喚保護人臉信息的正當訴求,也為司法部門處理此類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更增強了公民對其人格權益保護的法律底氣。
2023年8月8日,為規(guī)范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保護個人信息權益及其他人身和財產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國家網信辦發(fā)布《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guī)定(試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chuàng)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yè)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yè)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yè)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yè)發(fā)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jié)選
免費咨詢行業(yè)專家
2023-2028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yè)發(fā)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
查看詳情
隱形眼鏡行業(yè)概況隱形眼鏡,也叫角膜接觸鏡、角膜接觸眼鏡,是指一種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矯正視力或保護眼睛的鏡片,...
人工智能芯片也被稱為AI加速器或計算卡,即專門用于處理人工智能應用中的大量計算任務的模塊(其他非計算任務仍由CPUA...
近期國際大米價格飆升,引發(fā)全球關注。印度政府最新決定,對蒸谷米出口征收20%的關稅,相關措施立即生效。印度政府部...
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近日,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文化行業(yè)系列標準《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 數字資源采集...
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上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杰克遜霍爾研討會上對經濟前景發(fā)表講話,仍對未來美聯儲加息有所預期。國...
隨著我國大閘蟹養(yǎng)殖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大閘蟹市場也由“高端消費品”往“大眾消費品”拉近的發(fā)展態(tài)勢,國民消費能力的提升...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