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再平衡:從“深井掘金”到“淺部搶灘”
過去十年,全球固體礦產增量七成來自井下深部開采;但2023年以來,風向突變——
- 澳洲、智利等老牌礦業(yè)國勞動力成本飆升,深部開采噸成本抬升,資本回報率跌破融資成本;
- 地緣政治摩擦讓跨國運輸風險溢價陡增,靠近消費地的“淺部資源”重獲青睞;
- 中國5G+無人駕駛技術成熟,使得“薄礦層、低品位”也能算得過賬,露天礦經濟可采厚度一再下探。
中研普華《2024-2029年中國露天采礦市場發(fā)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據(jù)此提出“淺部紅利”觀點:在資源品位整體下降的大背景下,誰能用“技術+綠電”把露天礦噸成本打下去,誰就能享受新一輪“再平衡”紅利。
二、國內新供給:資源“天花板”下的結構新機會
1. 煤炭:國家能源局明確“十四五”不再核準新建井工煤礦,新增產能全部來自露天礦與智能化改造;內蒙古、新疆兩處國家規(guī)劃露天煤礦示范基地,單礦規(guī)模均升至五千萬噸級。
2. 黑色金屬:國內高品位鐵礦資源枯竭,但“超貧磁鐵礦”在遼寧、河北儲量巨大,隨著干選+光電預選技術成熟,邊界品位從20%降到15%,可采儲量瞬間放大。
3. 有色金屬:云南、西藏多處“剝采比小于1”的淺部銅鉬礦,因地處生態(tài)紅線邊緣,遲遲未能開發(fā);2024年自然資源部試點“凈礦出讓+生態(tài)管家”模式,把復墾基金、碳匯收益前置到采礦權出讓環(huán)節(jié),一次性解決環(huán)保融資痛點。
一句話,中國露天礦“增量”不在“增量”,而在“技術把存量變增量”。
三、需求“三段論”:煤電兜底、鋼鐵換“骨”、新能源“吃礦”
- 兜底段:煤電由“基荷”變“調峰”,但靈活性改造需要熱值穩(wěn)定、低硫低灰的露天煤,北方港口低卡煤滯銷,高卡露天煤依舊緊俏;
- 換骨段:國內鋼鐵業(yè)“產能置換”大幕開啟,新上馬高爐全部配套氫冶金或直接還原鐵(DRI)裝置,DRI要求品位≥67%的球團,正好對應超貧磁鐵礦“提品—造球”路線;
- 吃礦段:光伏玻璃用低鐵砂、鋰電云母、稀土氧化物,90%原料來自露天礦,且多金屬共伴生,采選成本可被“一礦多吃”攤薄。
中研普華需求模型顯示,到2027年,新能源及新材料對“露天礦口味”的依賴度將提升一倍,露天礦不再是“黑大粗”,而是“白富美”。
四、成本“新曲線”:柴油→綠電、人工→無人、剝離→內排
- 綠電替代:內蒙古、新疆等地露天煤礦已建成“光伏+儲能+礦卡”示范礦區(qū),光伏度電成本低于柴油三成,礦卡油改電后,噸煤運輸成本下降20%;
- 無人駕控:5G+北斗差分定位,使220噸級無人駕駛礦卡誤差小于3厘米,剝離效率提升15%,全年可多剝土石方百萬噸;
- 內排工藝:傳統(tǒng)“外排土場”占地大、復墾難,新設計的“內排+回填”可把剝離物直接回填采空區(qū),復墾周期從十年縮短到三年,且節(jié)省征地費用。
《2024-2029年中國露天采礦市場發(fā)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判斷,技術三大變奏,可把露天礦噸成本再打下去一成,讓原本“雞肋”的低品位礦重新具備NPV>0的商業(yè)價值。
五、收益“雙軌制”:賣礦+賣電+賣碳,現(xiàn)金流結構被重新定義
- 賣礦:傳統(tǒng)收入,但采用“長協(xié)+現(xiàn)貨”混合定價,平滑價格波動;
- 賣電:礦區(qū)光伏全部自發(fā)自用,余電上網,電價收益可覆蓋剝離成本30%;
- 賣碳:復墾后土地可生成林業(yè)碳匯,按現(xiàn)行CCER交易價格,萬噸級露天礦全生命周期可貢獻額外收益上億元。
中研普華《2024-2029年中國露天采礦市場發(fā)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提出“露天礦REITs”模型:把“采礦權+光伏+碳匯”打包成基礎設施資產包,現(xiàn)金流期限與采礦權年限匹配,派息率可達6%以上,比單一煤炭REITs更具彈性。
六、區(qū)域新版圖:政策、通道、綠電三要素,決定“十五五”招商勝負手
2024年起,各地招商手冊出現(xiàn)同一關鍵詞:“零碳礦山”。中研普華把全國43個資源富集區(qū)縣按“政策力度—外運通道—綠電豐度”三維打分,得出“露天礦投資友好度TOP10”,前十分別是:內蒙古準格爾、新疆準東、遼寧本溪、云南文山、西藏驅龍、河北唐山、山西朔州、湖南花垣、江西贛州、貴州畢節(jié)。共同特征:
- 政策:省級政府承諾“凈礦出讓+剝離物綜合利用”一攬子審批,節(jié)省前期手續(xù)6個月;
- 通道:鐵路專用線直達港口或電廠,運輸半徑<500公里,噸運費低于汽車短倒;
- 綠電:礦區(qū)可配套光伏、風電,已拿到電網接入批復,可實現(xiàn)“源網荷儲”一體化。
《2024-2029年中國露天采礦市場發(fā)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預判,2025-2028年全國七成新建露天礦產能將落在上述“黃金三角”,傳統(tǒng)“資源洼地”若不能及時補上通道與綠電短板,將面臨“項目外流”。
寫在最后:露天礦的“十五五”,是資源革命的縮影
露天采礦行業(yè)的今天,就是中國資源革命的縮影:從“粗放開挖”到“無人綠色”,從“賣礦”到“賣電賣碳”,從“資源”到“資產”。
中研普華依托專業(yè)數(shù)據(jù)研究體系,對行業(yè)海量信息進行系統(tǒng)性收集、整理、深度挖掘和精準解析,致力于為各類客戶提供定制化數(shù)據(jù)解決方案及戰(zhàn)略決策支持服務。通過科學的分析模型與行業(yè)洞察體系,我們助力合作方有效控制投資風險,優(yōu)化運營成本結構,發(fā)掘潛在商機,持續(xù)提升企業(yè)市場競爭力。
若希望獲取更多行業(yè)前沿洞察與專業(yè)研究成果,可參閱中研普華產業(yè)研究院最新發(fā)布的《2024-2029年中國露天采礦市場發(fā)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該報告基于全球視野與本土實踐,為企業(yè)戰(zhàn)略布局提供權威參考依據(jù)。